发布单位:潍坊韩氏本草堂医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4-3-23
膏方,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。顾名思义就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。为什么要在冬令时节服用膏方呢?这要从人的生命活动和自然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说起。
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,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。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此天地之大经也,弗顺则无以为纲纪。”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,谨慎地起居饮食、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。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,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,---在---道为多,---腺、---酶分泌增多,---机能增强,食欲旺盛,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,容易吸收,并把营养藏于体内,同时代谢降低,消耗减少。中医学认为,“毒”---人体,可阻滞气机,耗伤气血,破坏脏腑、经络、气血、营卫之间的正常运行,从而发生---与衰老。
潍坊韩氏本草堂有限公司供应各种膏方、中药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,订购!
膏方服用时间
1.饭前服膏方
一般在饭前30~60分钟时服药。病在下焦,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,宜饭前服。
2.饭后服膏方
一般在饭后15~30分钟时服药。病在上焦,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,宜饭后服。
3.睡前服膏方
一般在睡前15~30分钟时服用。补心脾、安心神的宜睡前服。
4.空腹服膏方
<本草经>谓:“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。”其优点是可使迅速入肠,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。滋腻补益药,宜空腹服,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,可以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。
中药一定要趁热服吗?
“药熬好了,赶快趁热喝吧!”这是许多人喝中药的经验,那么,这种有没有道理呢?
部分中药趁热喝反而不好,必须要放凉了之后才会有效果。
传统的中医理论对---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,光服法就有十多种,具体到温度就有三种:温服、热服和凉服。
温服、热服和凉服
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。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“温服”,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,在常温下晾至 30℃~37℃时再喝;丸、散类的中药应该以温---,这也是温服的一种。
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。常见于寒证用热药,宜热服,如发散的中药,应该“热服”,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、热水,以助药力。
冷服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。一般是作为---的药,---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,所以说“冷服”效果---。